首页
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楼盘
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楼盘详情 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出租房源 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出售房源
所属区域: 海淀 所属商圈: 中关村
所属环线: 北三环至北四环 开间面积: 
建筑面积:  出租价格:  0元/平米/天
出售价格:  0元/平米 物业费用: 0元/平米/天
楼盘级别: 丙级 开 发 商: 
物业公司:  物业地址: 中关村
周边交通: 
周边地铁: 
配套设施
项目介绍
清华科技园主体区的先行建筑-创新中心,将于今年8月竣工入驻,奠基于2001年4月26日,正值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时隔一年,2002年4月22日,创新中心在尚未竣工之际就迎来了Sun、Schlumberger(斯伦贝谢)、M.I.S.T、IT Frontier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签约入驻,国际企业将其研发中心安置在此大大推动了中关村商圈的"科研"形象,目前创新中心的租售率已高达80%,开创了中关村写字楼市场的新局面。

  创新中心身为清华科技园标致性建筑之一,充分享有清华大学的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这正是各
  合作支撑主要包括,入园企业均可自动享受国家和北京市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切优惠政策;清华科技园为入园企业办理买租房手续,提供代理企业工商注册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代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提供有关业务拓展、兼并、收购、上市过程中战略管理、咨询、法律服务、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服务。

  人才支撑主要包括,在清华大学众多国家培训中心选择与园区企业经营领域相匹配的培训中心,为园区企业培训高素质的复合人才;在清华大学一些院系中专门为园区企业的员工开设研究生进修班,学优者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硕士学位;可提供有偿人力资源服务,包括专家资源和研究生资源。

  信息支撑主要包括,每年清华科技园都不定期举办国内外的不同科学领域的"专场沙龙"或"高峰会议",为园区企业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不定期的组织园区企业到清华大学参与其相应领域的国外专家交流、国内知名教授讲座等学术活动,并提供校内外其他各类讲座、研讨会、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据园区企业的规模,为其办理相应数量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借书证,与清华大学教师享有同等图书借阅权。

  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在转化成真正产品投入市场时,优先介绍给园区企业;清华大学所拥有的核能、微电子、高速信息网3大综合性研究基地;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5个国家级实验室,也将以较优惠的价格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清华大学拥有830多位教授、1590多位副教授、43为院士、16个博士后流动站,科技园将协助与其建立业务联系,为园区企业提供项目论证和技术咨询,并提供赴美参观交流机会。

  同时,建立良好的物业服务体系,物业公司已经通过了国家标准ISO9000的认证,拟与新加坡合作,引进和推行先进管理模式,实施更加优秀的配套服务。除此以外,今年8月创新大中心交付使用后,在大厦一层还将集中设立园区的服务系统;今年年底以前,还会将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编辑整理,给入园企业和准备申请入园的企业提供一本书(园区服务手册)、一张图(入园流程)。
清华科技园的立体服务支撑体系为创新中心提供了一流的高素质服务,在这里不仅企业的商务活动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成为被国际认可的"研发地带"。

  创新中心为5A级智能化涉外写字楼,楼内企业不但可享受到全方位便捷的商务服务以外,还可通过宽带电信商业网和校园教育网,自由方便地享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丰富的技术、信息资源。千兆干线网,足不出户,掌握世界信息最高点;实时网络会议系统,交流沟通无时限;大厦内的局域网,搭建好移动办公的良好环境。

  优越的资源、完备的服务也并非创新中心全部亮点,在建筑设计理念、项目规划、智能化设置等方面创新中心也狠下工夫,精心营建了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型的研发办公环境。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创新中心,共20层,地上17层,地下3层,整体建筑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板式楼型,17米的进深,表现了建造者对采光和通风的充分考虑。设计者将商务活动频繁的大堂设计成部分顶部采光,充分体现了建筑的人性化和对使用者的关怀;落地大窗,保证了很好的景观,空中小中庭和顶层围合式的办公环境都是该建筑的独到之处;京城罕见的20000平方米的大型集中绿地,下沉花园、屋顶绿化、空中联廊绿化、生态信息仓,一步一景,构成一个自然起伏、山水相融的园林景观。

  创新中心可谓环境幽雅、交通便利。位于清华大学东门外清华科技园主体区中轴线北端,北览水清木华的校园美景,南听中心绿地的潺潺流水。成府路,清华南路,与中关村大街、学院路构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即将通车的城市轻轨就在园区东侧,出行十分便捷。如此优越的内外环境难怪世界著名的企业会竞相入驻,而清华科技园的创新大厦也必将成为这些科技企业的"创新乐土"。 
  
创新中心专家点评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作为一个创业、研发的空间,创新中心在建筑设计上也具备值得注意的亮点:
  亮点之一:板式楼型,17米的进深,表现了建造者对采光和通风的充分考虑。设计者将商务活动频繁的大堂设计成部分顶部采光,充分体现了建筑的人性化和对使用者的关怀。
  亮点之二:建筑造型。风格简约现代,摒弃无谓的装饰和夸张,建筑显得平和稳健、不事张扬,建筑外立面的浅褐色与清华大学原有建筑的颜色相呼应。此外,建筑造型以简洁的形体,构筑出"门"式的空间感受,给人以校园向科技园区开放的联想,既丰富了空间造型的变化,又使原本对称布局的建筑不致过于呆板。
  亮点之三:建筑空间。组织清晰,层次丰富,工作区、商务区、服务区有机统一。电梯厅设有落地大窗,保证了很好的景观,空中小中庭和顶层围合式的办公环境都是该建筑的独到之处。
暂时没有数据
暂时没有数据
推荐写字楼
中关村写字楼
北三环至北四环写字楼